发表于 2019-12-20 17:29 文章来源 浏览 364 评论 0
它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
已有百年历史
它浮于布上质感超群
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装饰性工艺品
它也曾是厦门出口贸易的拳头产品
究竟是何物?
今天,A萌君带你拜访
厦门珠绣传承人谢丽瑜
一起来感受曾经风靡南洋的厦门珠绣
非遗传承人
对珠绣,我一直有割舍不断的情怀,让它就这么消失,我实在舍不得。
——“厦门珠绣”守艺人谢丽瑜
福建省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厦门珠绣手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州大学工艺美院、集美工业学校客座教授。
厦门珠绣
一枝独秀
珠绣手工技艺
是厦门市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四大名绣的优点及表现手法
十分讲究
它在丝绒面上
用玻璃珠和电光胶片绣出不同图案,密不容针
经光线折射
珠光宝气、色调明快
提及厦门珠绣,不得不说到它的百年历史。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一些华侨便从海外带回由玻璃珠点缀的绣花拖鞋,手艺人从中受到启发,设法从日本、南洋一带捎回玻璃珠子,然后尝试在鞋面上绣出各种花鸟图案。
传承人谢丽瑜不满17岁时便进入厦门珠绣拖鞋厂当学徒,后参加高考进入工艺美校学习水彩画专业,毕业后回到厂里从事珠绣设计工作,一做就是十几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厦门珠绣迎来发展的顶峰,随后在90年代, 因人工成本的升高和历史原因,谢丽瑜所在的工厂也遭遇了停产、关门。
当时这门手艺鲜有人问津、几乎濒临失传,谢丽瑜却对珠绣有种割舍不断的情怀,她觉得冥冥中跟厦门珠绣有难以割舍的渊源,有责任重振厦门珠绣的荣光。
自2008年开始,几经周折,谢丽瑜与当年的同事王玉琼、杨淑媛和林玉黎,再次拾起珠绣这门技艺。
细数岁月,十年坚守,只为传统技艺不失传,虽然辛苦,但对珠绣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传统技艺的责任感,让谢丽瑜将厦门珠绣变成了自己的事业,也扛起了非遗传承人的旗帜,而这一扛就是十年。沉寂十来年的厦门珠绣,重新进入人们视野。
如今包袋、服饰、挂图等形式多元,珠绣表现内容丰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装饰品,时尚的点缀,让厦门珠绣进入寻常百姓家。
用谢丽瑜的话来说,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珠绣都可说是厦门响当当的“城市名片”。虽无法恢复珠绣往日辉煌,却都倾注了守艺人的热爱与不舍。
但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依旧是技艺传承的举步维艰。如今谢丽瑜老师一方面趁着眼睛尚佳多留些作品,同时也在悉心地培养传承人,希望有更多人能为这门工艺静下心来。
悠悠岁月
在历史的银河中逐渐沉淀
总有一些传承
当时间遇见它们的时候,却放慢了脚步
这项多彩的非遗手艺
犹如久酿的美酒般日益醇厚
厦门珠绣
需要用我们的巧手
与充满奇思妙想的大脑
一同“传下去”和“走出去”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