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删除
确定删除?
首页 >  服装新闻 >  服装 >  正文

聊聊日本设计界在巴黎的“传帮带”

刚刚落幕的2019秋冬巴黎时装周上,“日本帮”的表现一如既往的稳中带狠,不吵不闹以特别的姿态屹立于喧闹的时尚圈。

Yohji Yamamoto2019秋冬

我们习惯了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等等这些名字,从70年代开始就逐步成为巴黎上空最时髦的东方真香,到今天,我们也还为登上国际T台而大把撒钱。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让支撑起日本品牌在时尚界的硬核地位,顺便还成就了中国时尚读者的朋友圈鸡汤玄学。


第一批日本设计师如何在巴黎站稳脚?

我们经常传颂关于日本设计师在巴黎如何投下了”时尚炸弹“,却很少提及另外一个要素����日本经济的复苏以及在国际时尚产业的布局。

巴黎作为世界时尚之都的确是一个开放而包容的地方,这是日本设计师能在巴黎成名的最基本的条件。

高田贤三(Kenzo Takada)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去巴黎学习设计,很快就有巴黎的商人购买他的设计图稿,并且认识了《ELLE》的编辑。早在1966年,巴黎就已经存在集市场顾问、推广、产品开发为一体的公司了,在今天的中国这应该被称为独立设计师孵化器或者设计师平台,高田贤三最初就得到过此类品牌的协助。

到了1969年,他与另外两位日本朋友一起开了一家零售店Jungle Jap意思是日本丛林。他们将店铺装饰成卢梭画笔下丛林的效果,很快就吸引了许多消费者。

Jungle Jap

1971年,高田贤三带着他的品牌出现在巴黎成衣系列的官方发布日程中,媒体对这种东方风格很是青睐,很快,时尚杂志也开始刊登他的作品,为日后其他日本设计师的到来奠定基础。

高田贤三的作品,1971

高田贤三用鲜亮色彩作为第一眼的吸引力不同,三宅一生(ISSEY MIYAKE)重在廓形和肌理。早在60年代就曾巴黎给纪梵希当过助理的三宅一生,回日本后创建了自己的品牌,然后又于1971年在美国做了发布会。当时,巴黎时装公会的戈巴克先生推荐他来巴黎发布新品,于是就有了1973年的巴黎首秀。

Issey Miyake,1975法国版《Vogue》

摄影 Guy Bourdin

两位大师在巴黎打响第一炮的背后,还藏着日本经济崛起后在时尚产业的四处涌动。

70年代,有钱的日本的财团已经开始向巴黎的时尚产业发力。1976年,某巴黎媒体筛选了一批年轻设计师去东京做发布会,幕后赞助商就有资生堂。这次东京之旅在巴黎时尚界很有影响力,因为给设计师们带来了许多订单,这也让时尚之都的业内人士意识到����日本经济确实厉害了。

另外,那时日本的投资者开始在法国物色设计师,比较知名的早期例子是Jean Paul Gaultier 签给了日本��山(kashiyama)的法国公司。

设计师本人的卓越才华和背后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两者相辅相成。没想这与几十年后的中国,还真有些像。


巴黎时装周的日本两派力量:川久保玲 山本耀司

有了前辈的铺垫,80年代初川久保玲与山本耀司在巴黎的亮相就更容易获得关注。不过,即便在非常多元化的巴黎,他们那种充斥撕裂、破损的设计依旧属于一种挑战,他们用更加街头化的外观冲击传统美,人们从震惊到被吸引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至少,获得了极大的关注。

1984

Yohji Yamamoto,1984,摄影Max Vadukul

之前我在TEDxCUCN上演讲过观念艺术与服装设计的关联,个人认为川久保玲与山本耀司是较早将观念艺术引入服装设计师的一批设计师,他们不再限制于服装设计对美的表达,而是将对世界的看法、政治倾向等等包含在内,正如Comme des Garcons最新的2019秋冬系列,强调了反战的思想。

Comme des Garcons2019秋冬

找到自己的独特性是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永恒的追求,总有一些时尚爱好者对此趋之若鹜。当川久保玲与山本耀司一边在体会着评论家的严厉批评,一边在收获更多粉丝,并得以在不同国家开店。

Comme des Garcons1995

3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反传统的独特性的态度,其实并没有太大变化,而最大的不同或许是美以外的具有刺激性的视觉产物被充分运用到商业营销中来,有时候还伴随着娱乐至死的傻X精神。


用不同产品线,平衡艺术与商业

川久保玲与三宅一生最厉害之处,不是他们的创意多么骇人听闻,而是他们能够将核心思想、设计理念与素材非常合理的运用到商品中来。

ISSEY MIYAKE,80年代

这么多年来,川久保玲坚持在巴黎时装周上发布那些很夸张看似不那么实用的款式,然后再通过旗下十多条产品线将风格扩散出去。没有几个人敢在生活中尝试她的T台装,但是却愿意花几百块买一件只有颗红心的PLAY T恤,基本款又怎么样,只要有那个LOGO在就表示穿穿着者依旧是整条街最有个性的崽。

这不就是艺术与商业之间的联系吗?

消费者购买只有LOGO服装的背后,是被更核心的文化和创意造成的流行而鼓动,跟风者们仅仅看到许多品牌出LOGO款就卖得超火也鹦鹉学舌是相当可笑的。

三宅一生的商业体系与川久保玲不同,但是核心依旧是将概念商品化。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一直对日本的传统编织材料感兴趣,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尝试了各种传统材料。1994年,让全世界都很熟悉的褶皱类单品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作为独立品牌亮相。

ISSEY MIYAKE,90年代

这类服装采用原创的“打褶”技术制作,这种技术可以在服装缝制后再打褶,因此通过印花和上色能呈现具有流动性的效果。

三宅一生一直致力于对材料甚至于机器的研究,并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对此,他曾说:“设计的任务是把概念变成现实,积极地进行实验,直到产品被使用者们掌握。”

ISSEY MIYAKE 2019秋冬


从巴黎看日本时尚产业的传帮带

巴黎时装周上的日本品牌数量不少,除了这些活跃了几十年的老牌,还有Sacai、Junya Watanabe、Undercover等等。

我曾在另一篇写川久保玲的文章中梳理过她与门徒之间的关系,基本上能把日本时尚圈的半壁江山都给梳理进去,这里回顾一下。

川久保玲的大弟子是渡边淳弥Junya Watanabe ,1987年在Comme des Garons做版形师,1994年推出了带有自己名字的Junya Watanabe for Comme des Garons 男装。他自己的品牌Junya Watanabe一直发展得不错,算的上早期中国潮人非常喜爱的品牌。

Junya Watanabe2019秋冬

渡边淳弥有个徒弟,叫Tao Kurihara,她从圣马丁毕业后成为了渡边淳弥的助手。川久保玲觉得她很有才华,希望她成立自己的品牌,她在2005年创立了Tao。不过,这个品牌在发布了2011春夏系列后就宣布停止了,之后,没啥大野心的Tao Kurihara继续做Tricot Comme des Gar��ons。

在国际市场很火的Sacai,创始人和设计师是阿部千登势(Chitose Abe),也曾是川久保玲公司一员。1999年,创立了的Sacai。

Sacai2019秋冬

Sacai的老公Junichi Abe(阿部润一),也曾在Comme des Garons公司工作,后来创立了品牌Kolor。

除了支持自己公司的设计师,川久保玲还非常提携日本的年轻设计师,比如创立Undercover的高桥盾、Kei Ninomiya、Toga等。

Undercover2019秋冬

自己本身产品线非常多,又扶持过这么多品牌,就让庞大的CDG集团得以开创另一种商业模式。设计师集合店。

2004年,CDG第一家集合店Dover street Market在伦敦开门营业,此后的十多年里,纽约、东京、北京等城市陆续开了Dover Street Market。

这里不仅销售CDG旗下的服装,还有世界各地的独特的时尚用品,比如Hedi Slimane设计的家具、Alessandro Michele设计的Gucci胶囊系列、Jonathan Anderson的手袋等等。

在2016年的一篇报道中显示,Dover Street Market纽约、东京和伦敦的三家门店的销售额占Comme des Garcons总收入的35%。

Dover Street Market纽约店,图自品牌官网

除了川久保玲,三宅一生同样乐于培育新人。

三宅一生曾经的助理也是该品牌曾经的设计师Naoki Takizawa曾在2002年的信件中表示:在他(三宅一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始终坚持为其助手以及继承者的品牌进行投资。

”传帮带“背后,这些品牌聚成了典型的风格,与日本元素无关,但是有辨识度,在一段时间内,我们甚至用日本风格来称呼某种与欧美风情完全不同的设计,它们大玩结构,不强调自文艺复兴流传至今的古典美。

这么些年来,很少见到这些国际上核心的日本品牌为追赶潮流而偏离自身,除了1993年高田贤三退休前将KENZO卖给了LVMH,今天几乎完全失去了最初的品牌基因。尽管现在的KENZO销量还不错,但是无法与历史重叠了。

而看看他们所走过的道路,我们似乎正在相似却有距离的轨迹中前进。

0
2000
添加表情
全部留言(0)
新闻内容页右下
举报

举报成功